为什么说接下来中国的注册制是屠杀散户?

注册制的核心就是降低上市门槛,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,说起来也不复杂。

我国股市从创立开始就是审核制,监管部门会对上市公司层层把关,祖宗八代,犄角旮旯都要翻个底朝天,有一点毛病就要挡在门外。不但不能带病,身体素质还要好,还得积极向上,有持续盈利能力。

这个也好理解,我们是大政府,要对老百姓负责,如果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市,万一圈钱跑了,老百姓就得骂你监管不严,特别是资本市场创立初期,各方面都不完善,必须稳字当头。

当然了,这里面还有个原因不太好明说。早期股市不发达,池子里资金有限,所以大家都把上市当成一种福利。既然是福利,肯定不可能雨露均沾,所以要设置个门槛。审核权在政府手里,借机给自己亲儿子谋点福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。所以早期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是国企,甚至交易所会把上市名额直接分配给地方政府。

上市难,与之对应的,就是退市也很慎重。既然上市的都是精英公司,那偶尔有个马高镫短的,也得给人留点改过自新的机会,所以即便是连续亏损,打个ST之类的标签还能继续苟着。正好对股民也是个交代,毕竟股票趴在那儿还有个念想,如果直接退市,那可真是鸡飞蛋打了。

有点像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,十年寒窗好不容易上了985,考试挂个几科学校也就忍了,一般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都会放你一马。

大家能看出来吗,审核制本质上还是政府对资本市场的一种管控,能不能进来玩,什么时候走,都是政府说了算。

至于为啥管这么严,有当时的历史原因。改革开放初期,我们讲究摸着石头过河,各种改革都是小心翼翼,循序渐进,就跟小孩成长一样,一般都是先抱着,然后扶着,拉着,最后才放手,所以早期政府对市场干预比较多。与我们相反的是俄罗斯,政府一下子从各个领域全面退出,好好的一个国家被寡头们撕了个粉碎。

而审核制就是在资本市场发展早期,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,对稳定资本市场有压舱石的作用。

但是这个制度明显有很多问题,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初创公司拦在股市外面。

这事早期不太明显,传统制造业底盘比较重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,能不能发展起来主要依靠厂房、机器、工人和市场,有点底子再上市融资也算是正常要求。

但是科技时代就不行了,初创公司一般都是轻资产,开局就靠PPT,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和技术,但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,银行的大门都进不去,最好的办法就是上股市融资,但是审核制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,只能依靠创投公司或者换地方上市。

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企业,早期腾讯如果能上A股融资,怎么会让南非的主权基金钻了空子?BAT那么大的体量,每年在美股的分红就是一大笔,这些钱本来是可以回馈中国股民的,现在千里迢迢给美国人送了温暖。

而且我们说股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渠道,把社会的闲置资金配置给最需要的人。审核制下上市的都是优质公司,本来就不缺钱,融资属于锦上添花,而最需要雪中送炭的初创公司反而拿不到钱,这本身就是对股市功能的一种弱化。

当然了,有一说一,早先证监会这么操作倒也没啥问题,毕竟初创公司的特点是死得快,阿里他们能成功背后是死了一地的其它初创公司,如果一窝蜂上市,到时候弄个一地鸡毛,背锅的还是证监会。在当时那个环境下,求稳就得放弃一夜暴富的机会。

但是市场规模扩大以后,审核制就越来越成了股市发展的绊脚石。

咱们前面说了,上市公司挂牌以后基本上就算是进了保险箱,即便业绩不好,也能在股市里赖几年。实在山穷水尽了,还有上市公司这个金字招牌,找一个有实力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法上市的公司合作,马上就能起死回生,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壳上市。

这个前提下,几乎没有上市公司会退市,我国自股市创建以来退市的企业一共只有100多家,问题是每年还有不少公司要上市,股票体量只增不减,股民们可就那么多,。韭菜就那么点,镰刀却越来越多,你还会对股价有信心吗?所以每次股价大跌,证监会就赶紧叫停IPO,等行情好的时候再往里加镰刀。这也是我们国家股市这么多年一直趴在地板上的一个重要原因,GDP都翻了多少番了,股市还是3000点。这事一点都不稀奇,不停的有新股稀释资金,股价能上去就怪了。

股市不好,老百姓自然就把闲钱存到银行变成储蓄。而银行是最嫌贫爱富,从银行出去的贷款大部分又进了那些大公司。这些公司在审核制下本来就可以在股市融资,现在又多了一个口子,而小公司却两头拿不到钱,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问题是小公司是解决就业的大户,是经济循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果缺了一条腿,你说这经济能走的稳吗?

对大公司来说,股市不景气也不是什么好事。虽然可以从银行贷款,但是银行的钱要还的,还得加上利息。

我们国家现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债务太高,特别是很多国企,因为有政治任务,有些不赚钱的项目也得顶硬上,国家需要拉动经济的时候也得冲在前面,这就造成高负债经营,如果资金链断链爆发债务危机,一下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。

比较起来,股市融资没有利率压力,没有暴雷的风险,而且除了上市的时候可以圈一笔以外,后续还可以通过债转股、股权抵押、增发等方式消减债务。

所以我们前两年官方说要去杠杆,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,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振股市,增加股权融资比例。一方面是绕过银行这个中间商,让有进取心的那部分老百姓直接给中小企业注资,另外一方面,大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,可以有效去杠杆,降低债务风险。

大家能明白这个意思吗?审核制客观上会导致上市公司只增不减,严重影响老百姓对股市的信心,而且大量僵尸企业赖在股市不走,会导致股指和经济发展脱钩,股市失去晴雨表的作用。而股市这个融资渠道不畅通,会逼着大家都去借贷,间接提高了全社会杠杆率。

融资功能缺失还只是慢性病,几十年也都这么过来了,倒逼股市改革的关键,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。

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长期通过外贸和基建拉动经济,但是最近几年这两匹马明显跑不动了,转换增长模式只能靠产业升级,这就动了美欧的蛋糕,所以美国带头制裁我们高科技公司,这个环境下,创新就成了破局的关键,而股市把初创公司挡在门外,实质就是扼杀创新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,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,而是试出来的。典型的就是计算机、互联网和移动通信,这几个技术本来都是美国军方小范围应用的,谁也没想到后来民用化后会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且我丝毫不怀疑,这几个技术成功的背后,有无数个其它方向的试错垫背。

塔勒布有个理论,说是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都是实验室试出来,通过理论自上而下指导的创新少之又少,人类科技进步就在于有人不断地试错。

所以创新的核心是试错,特别是技术市场化,哪个方向能成功谁也不知道,只能发动大家四面八方突围,闯的人多了,自然会有脱颖而出的,这也是为啥前几年要提大众创新,万众创业的原因。

但是这种八仙过海的状态,靠政府是没法指导的,只能依靠市场支持。而且这种创新项目,一不小心就打了水漂,启动资金很难找,创投公司毕竟资金体量有限,所以借助股市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。纳斯达克就是这样一个资本市场,对小公司极其友好,有点规模就可以上市融资,大家也不要以为这种没门路没资本的公司没人理,那些偏好赌一把的股民就盯着这些公司,弄好了就是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,亏了风险自己承担,双方各取所需。美国科技能一直领先,跟他强大的资本市场强相关。

而我们因为审核制的存在,就把初创公司上市融资这条路堵死了。只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跑国外上市,或者靠国家政策扶持,不过财政毕竟有限,而且政府要干的事太多,把税收花费在这些风险项目上并不符合国家利益。特别是最近几年美国对我们搞封锁,科技高峰爬了一半忽然被路障挡住,只能是另外寻找赛道,唯一的依靠就是大家各显神通,如果有几个点能取得突破,以点带面,没准就能把这盘棋下活。这时候如果还抱着审核制不放,那只能是等死。

大家能看出来吗,注册制的推出其实跟经济发展阶段相关,之前我们的经济主要是中低端制造业,总体要求就是四平八稳,所以要搞审核制,过滤那部分风险企业。现在要产业升级,要点科技树,那就得扶持初创公司,搞注册制开放资本市场,就是最好的扶持办法。

对股市来说,注册制相当于打开上市闸门,而上市门槛降低后,壳公司的价值就没有了,经营不好的企业无人光顾,退市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,再加上我们国家一直在完善退市机制,相当于股市的入口和出口都放松,国家减少对股市干预,上市公司的死活完全交给市场,这就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。

当然了政府也不是一点不管,市场化条件下,政府要做的就是定好规则,然后监督执行,做好守夜人,也就是官方说的,把事前审核改成事中和事后监督。

这个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,不止股市在做,其它领域也在同步尝试。好处就是减少审核流程,提高效率,毛病就是可能会有漏网之鱼。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处罚力度,美国的上市公司如果造假,相关人员和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,帮助造假的证券公司会被证券市场除名,以后玩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
就跟报税一样,交不交,交多少全靠自觉,但是如果让国税局查出偷税,罚死你没商量,这个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做法,我把规则说清楚,尊不遵守你看着办,本质是让市场主体自我负责。

对股民来说,没有政府把关,大家需要自己承担风险。之前的上市公司政府已经过滤过一遍,即便买到垃圾股,保不齐还有重组的希望,过几年还能咸鱼翻身。这回没人给你兜底了,买到垃圾股,投资就有可能打了水漂。而且市场化条件下,股票价格会慢慢回归价值,这个时候没点专业知识根本没法下注,稳妥的办法是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打理,将来股市里散户可能会越来越少,这对股市的长期走向也是一大利好。
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